【冀鲁边区历史上的今天】山东省第一个农民抗日武装起义—黄夹起义
今天,8月13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83年前的今天,在乐陵黄夹镇发动了山东省第一个农民抗日武装起义—黄夹起义。
黄夹起义前夕杜步舟带领党员铸造兵戈
1937年“七七”事变后,乐陵中心县委按照上级指示,积极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秘密组织抗日武装。时任乐陵中心县委书记杜步舟(乐陵县大孙乡杜寺村人)和山东省委派来的军事干部周凯东以成立“乡村自卫队”的名义拉起一支100多人的队伍。随之,以党员缴纳党费和“请会”的形式筹措资金,请铁匠打造了50把大刀、50支土枪、一批“电光子” (一种土枪子弹)。
杜步舟(1909—1994)山东省乐陵市人。时任中共乐陵中心县委书记,黄夹起义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黄夹起义打造大刀的红炉
8月13日凌晨,“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六团”的大旗在黄夹镇竖起来了,130多名身背红绸子大刀、步枪的队员整装列队,“好男儿上前线、武装保家乡、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响彻云霄。团长杜步舟、副团长周凯东、政治部主任张墨仙站在旗下,不由心潮澎湃:130多人队列整齐,热情高涨;土枪60多支,桐油漆柄,乌黑锃亮;大刀50把,红绸飘荡,寒光闪闪。
1938年7月,八路军主力部队抵达冀鲁边区后,这支部队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第八团第三营,杜步舟任营长,征战于冀鲁边各县。“老三营” (或称“老六团”) 虽屡次改编、更名,但一直是冀鲁边的抗战主力,立下了赫赫战功。
宁津籍作家郭澄清创作,以黄夹起义为原型,反映冀鲁边区大刀队抗日事迹的长篇小说《大刀记》。
冀鲁边党性教育基地现面向全市招募志愿者,快来扫码加入我们吧!
更多基地动态
-
山东省审计厅农业农村审计处项目组临时党支部与乐陵市审计局机关党支部到冀鲁边革命纪念馆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
乐陵市“四进”工作支队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建华课堂山东分课堂德州课堂暨民建德州市委会骨干会员培训班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开展现场教学
-
乐陵市新录用公务员培训班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开展现场教学
-
2024年乐陵市发展党员培训班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
-
省政府办公厅会议活动处党支部、德州市政府办公室机关第三党支部、乐陵市政府办公室党支部三级党支部共建活动走进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
-
山东女子学院党员干部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武城县分公司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
德州市委第六巡察组临时党支部、市委宣传部第一党支部联合主题党日活动走进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
-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纪委党支部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