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报告文学《血砺忠诚》正式发行
反映冀鲁边区抗战史的又一精品力作《血砺忠诚》出版发行,该书由乐陵市党史史志办公室、冀鲁边区革命教育基地管理中心策划,作家高艳国、赵方新撰写,共同完成了这部45万字长篇纪实报告文学。该书创作历程艰辛,历时3年,采访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呕心沥血,现终于正式问世! 该书全面展示了冀鲁边区革命根据地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山东省委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
《血砺忠诚》共分上下两册,三个部分,十一个章节。96岁的原冀鲁边区二地委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何郝炬为本书题词,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文学评论家李炳银为本书撰写序言。
为保证该书内容丰富、细节真实,创作团队不仅走访了冀鲁边区25个县、党史史志有关部门和文史研究者,而且长途奔波,先后到济南、青岛、北京、南京等地采访曾在冀鲁边工作战斗过的革命先辈后人共30余人,获得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创作素材和感人细节。
2016年12月6日,作者高艳国(中)、赵方新(右)在济南采访乐陵中心县委书记、黄夹起义领导者杜步舟之子杜玉瑞(左)。
2016年12月16日,作者高艳国(右)在北京采访冀鲁边区一地委秘书长孙轶青夫人张勇先生(中)和儿子孙晓青(左)。
2016年12月16日,作者高艳国(中)、赵方新(右)在北京采访乐陵国民政府县长牟宜之之子牟广丰(左)。
2016年12月17日,作者高艳国(左)、赵方新(右)在南京采访冀鲁边军区政委、八路军115师第6教导旅代旅长周贯五之子张隆裕(中)。
报告文学《血砺忠诚》创作座谈会
为保证《血砺忠诚》创作质量,两次通过座谈会、论坛等形式对创作提纲和初稿进行研讨,听取有关专家以及组织、宣传、党史、文史等部门的意见建议。
重要意义
《血砺忠诚》的出版发行具有重要意义。该书是第一部用报告文学形式来反映冀鲁边历史题材的创作,做到了真实性与文学性的高度统一;全景式的展示了冀鲁边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战历史,重大背景、重要事件都在该书中得到体现,精英人物、革命先烈的英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真实感人,做到了历史性与可读性的高度统一。
李炳银在该书序言中给予高度评价,《血砺忠诚》一书的出现,在当下极有现实价值。该书在尊重历史本真的原则下,很好的遵循了文学书写的规律。是对曾经真实存在的伟大救国斗争历史的走进,更是向在那场严酷艰难的抗击侵略的英勇智慧的斗争中,很多人物表现出的无私爱国精神的致敬。
作者简介
高艳国,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山东省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第七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在本书即将付梓出版之际于2018年5月31日因病去世。
赵方新,山东齐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山东省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第七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更多基地动态
-
山东省审计厅农业农村审计处项目组临时党支部与乐陵市审计局机关党支部到冀鲁边革命纪念馆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
乐陵市“四进”工作支队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建华课堂山东分课堂德州课堂暨民建德州市委会骨干会员培训班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开展现场教学
-
乐陵市新录用公务员培训班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开展现场教学
-
2024年乐陵市发展党员培训班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
-
省政府办公厅会议活动处党支部、德州市政府办公室机关第三党支部、乐陵市政府办公室党支部三级党支部共建活动走进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
-
山东女子学院党员干部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武城县分公司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
德州市委第六巡察组临时党支部、市委宣传部第一党支部联合主题党日活动走进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
-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纪委党支部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