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
视频

网上
展馆

网上
预约

微信
关注

微博
互动

常见
问题

在线
咨询

TOP

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喜报!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常大娘之家被授牌“山东省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山东省妇女联合会在山东广播电视台演播室举行了“巾帼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山东省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c6c62a0aeaab0da0a6e5012d0edb339.jpg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常大娘之家被授牌“山东省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冀鲁边区革命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宋秀利参加现场授牌仪式。

2c120f4282973332ea14ffe13ae89a5.jpg


      发布词:你用质朴的革命之情,在漫漫长夜中开凿避难的地下之城;你用坚定的信念之灯,在丛丛“老槐树”下铺就温馨的光明之路。事了拂衣而去,深藏身与功名,无愧“娘”这个崇高的身份。

       常大娘本名刘相惠,9岁时就给乐陵县朱集镇大常村聋哑人常培仁当童养媳。“七七”事变后,枣乡大地掀起了抗日高潮,深明大义的常大娘携全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白天,她除了放哨、送情报,还帮助伤员做饭、洗衣服;晚上,她和丈夫带领一家人不辞辛苦地挖地道。常大娘钻到地下,弯着腰,锨铲手捧,把土弄到筐里,再由常大爷提上去。当地土壤是红黏土,土质非常硬。由于不停地捧土,常大娘的手指甲都脱落了,流出殷红的血。为了让战士尽快用上地道,常大娘只是用布条缠几下,继续挖。历时两年,总长60米,最多可容纳100多人的地道终于挖成了。从此,常大娘家的地道成了冀鲁边三地委和靖远县委的机关驻地,成了边区抗战的“大本营”和“指挥部”。
       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常大娘临危不惧,与敌人斗智斗勇,屡屡化险为夷。日本鬼子围捕落空,就拿常大娘出气,用枪托打她,把她的头往墙上撞,常大娘都是咬紧牙关,从不透露半个字。抗战期间,在她家养伤的干部战士无一暴露,在她家保存的文件无一丢失。经她掩护的同志、救治的伤员有数百人,仅常大娘能说出名字的就有60多位。
       1972年,81岁高龄的常大娘卧病在床,县领导来看她,问她有什么要求。常大娘郑重地提出:“唯一的要求就是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听了这话,在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很是惊讶,一个为党的革命事业操劳了一辈子的老妈妈,居然还不是共产党员!其实在人们心中常大娘早已是共产党员,而且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不久,组织派人通知她已被批准为正式党员时,躺在病床上的常大娘,眼含泪光,举起右拳,向党宣誓。然后,让儿女取来一个红布包,里面包着满满的零钱,还有些布票、粮票。老人家用干瘪颤抖的双手递给县上的同志,说:“这是我交得第一次党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974年11月27日,常大娘与世长辞,终年83岁。










视频小程序,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版权所有: © 冀鲁边区革命教育基地 Copyright ©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444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