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
视频

网上
展馆

网上
预约

微信
关注

微博
互动

常见
问题

在线
咨询

TOP

抗战文化

Anti-Japanese War Culture

论冀鲁边军区和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历史地位 与突出贡献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组组长、研究员 岳思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过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史以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去的伟大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有衰落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人类进步、和平与正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本文仅就冀鲁边区和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历史地位与突出贡献,谈点看法。

  冀鲁边军区和抗日根据地,是在以黎玉为书记的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冀鲁边看日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并在八路军第115是和129师各一部的支援下创建与发展起来的。

  一、 冀鲁边看日武装起义,是中共山东省委和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先后领导的十大抗日武装起义的第一次抗日起义。

  八路军山东纵队,实在延安增援了一部分红军干部的情况下,先后由以黎玉为书记的中共山东省和郭洪涛为书记的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下创建与发展起来的。全国抗战爆发后,子1937年7月中旬至1938年6月,先后爆发了冀鲁边起义、鲁西北起义、天福山起义、黑铁山起义、鲁东起义、徂徕山起义、泰(安)西起义、鲁东南起义、鲁南起义和(微山)湖西起义等著名的十大起义,解放了邹平、蓬莱、福山和乐陵等15座县城,建立了10余快抗日游击根据地。部队发展到4万余人。

  二、 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关内第一支人民抗日地方武装。

  1937年7月15日的冀鲁边抗日武装起义,宣布了成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总指挥崔吉章,参谋长杨峥候,政治部长周砚波(兼),辖第1、第2大队。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第一支关内人民抗日武装。八路军、新四军虽然是人民军队抗战的主体,但先后改编于1937年8月和10月,并随后开赴华北、华中抗日前线,显然晚于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成立于同年8月1日,也没有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建立的早。东北抗日联军于年2月统一番号,但全部活动在东北地区,即(山海)关外,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关内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尽管冀鲁边起义抗日的武装,在1938年12月山东纵队成立时没有编入,但当时以编入活动在山东的八路军第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随后,该纵队相继于1940年扩编为第115师教导第6旅兼冀鲁边军区和1943年缩编为新的山东军区的冀鲁边军区。

  三、冀鲁边抗日起义武装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打响了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敌后抗日第一枪。

  1937年12月,改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31游击支队,亦称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31游击支队(简称第31支队),司令邢仁甫。下旬,在盐山县望树镇截获日军小汽车1辆,大腿了日军30余人进攻,成为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敌后抗日第一战。

  1938年4月,收编了20支游杂武装,其基本力量发展到2000余人。1938年6月,冀鲁边区划归八路军第129师领导。7月,第31支队相继改为八路军冀鲁边游击支队和平津支队。

  四、冀鲁边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主力到达山东的第一抗日根据地。

  为了增援冀鲁边抗日武装的力量,八路军第115师弟5支队和地129是津浦支队,于1938年7月8日进抵乐陵、宁津地区,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和扩大部队。9月27日,第115师弟343旅机关和补充团各一部分干部共百余名进至乐陵。10月,冀鲁边区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萧华任总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5、第6支队和津浦支队。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属于第115师建制,暂由第129师指挥,待第115师主力到达山东后归建。至1938年底,部队发展到2万余人。

  1938年2月至6月开始,八路军进行大规模的整军,实现压缩机关、充实主力、新老搭配和以强带弱的原则,对部队进行整编。1940年10月起,八路军第115是统一编成6个教导旅,计7万余人。其中,八路军东晋抗日挺进纵队第6支队一部与鲁北支队于1941年1月编成教导第6旅;3也,兼冀鲁边区军区,旅长兼冀鲁边军情u,旅长兼司令员邢仁甫,政治委员周贯五。7月,军区组建了3个军分区:第1军区,司令员石景芳政治委员田战胜;第2军分区,司令员徐尚武,政治委员何郝炬;第3军分区,司令员杨铮候,政治委员李广文(李建国)。

  1942年9月至1943年1月,教导第6旅进行精简整编,实行主力地方化,旅、团机关分别并入冀鲁边军区和军分区机关,部队编入军分区地区对。1943年3月,第115是冀鲁边军区编入新的山东军区。

  五、乐陵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县政府?

  六、第115是冀鲁边军区是新山东军区的五个二级地区之一。

  1943年3月中旬,原山东军区与第115师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第115师和原山东军区各旅、支队全部撤销,第115师番号保留。第115师代师长、政治委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恒,下辖6个军区和13个主力军。其中,冀鲁边军区,由教导第6旅兼冀鲁边军区编成,司令员邢仁甫,政治委员王卓如,下辖3个军分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政治委员彭瑞林;第2军分区,司令员龙书金,政治委员曾旭清;第3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政治委员李广文;渤海军区成为山东军区的5个二级军区之一。

  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创建与形成

  1938年5月,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特别强调了抗日抗日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是关系游击战争生存和发展的生死攸关问题。否则,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就得不到群众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就不能长期坚持和发展。同时,指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3个必备条件:首先,“就是武装部队问题”;其次,“是使用武装部队配合民众去战胜敌人”;第三,就是“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这样,才能由游击抗日根据地逐渐发展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就是由冀鲁边军区抗日武装在中共地方组织和群众的配合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37年7月,中共津南特委领导冀鲁边抗日武装起义后,其领导的津浦铁路以东地区划归山东省委领导。10月,在津南与鲁北地区成立了中共鲁北特委,统一了两个地区共产党的领导。随后,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一部进驻乐陵,建立了以周砚波任县长的抗日民主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边区成立的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创建的先声。

  1937年12月,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改编为第31支队后,截获日军小车1辆,击退30余人,成为冀鲁边人民抗日武装的第一仗。1938年1月31日支队歼灭日伪军420余人,攻克盐山县城,并建立抗日民主政府。随后,建产无棣、庆云抗日民主政府,6月中共中央决定冀鲁边区划八路军第129师领导,并派第115师第5支队和第129师津浦支队进行增援,进一步打开了这一地区的抗日局面,相继建立了沧县、东光、南皮宁津抗日民主政府。7月8日成立了以马国瑞为书记的冀鲁边军政委员会。10月冀鲁边区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的同时,调整成立了以萧华为书记的军政委员会,统一了这一地区的党、政、军领导。到1938年底,初步建立了以宁津、乐陵为中心的冀鲁边平原抗日根据地。

  9月下旬,中共苏豫皖边区省委书记郭洪涛在《目前抗战形势及我们的当前任务》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自卫团,壮大八路军和地方游击队,积极开展后游击战争,组织工农青妇等抗日救国群众团体。

  随后,山东纵队第3旅与第115师教导第6旅东进部队会师,打通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联系,1944年1月11日,随着清河军与冀鲁边军区组建为渤海军区后,两区抗日根据地遂合并为渤海日根据地,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冀鲁边军民和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战备反攻中的突出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进行的战略反攻,包括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两个阶段。1944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好转,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场领导人民军队正式进入恢复、再发展与局部反攻阶段。八路军渤海军区,在山东军区统一组织指挥下,乘日军兵力不足,顾此失彼的有利时机,以集中适当兵力作战与分散、群众性游击战争相结合,军事攻势与政治攻势相结合,连续参加了以攻歼大股伪军和拔除深入抗日根据地的日伪军据点为主要目标的正式局总反攻,进行了1944年的春、夏、秋、冬4季攻势作战和1945年春季、夏季攻势作战。

  1944年春季形势开始后,渤海军区于3月和4月,相继在乐陵至阳信间和陵县大辛村,截击、伏击日伪军,歼灭其440余人;相继进行了胶济铁路金岭缜东段和张工(店)博(山)铁路淄(川)博(山)段破袭战,一度断敌交通8天。

  在夏季攻势的第二阶段中,渤海军区以利津战役为中心。8月11日至18日,渤海军区首先扫除了利津城外围9个据点,接着炸开东门沿城墙两侧进击南门和北门,相继占领文昌阁、魁星楼、文庙和伪县政府,进而冒着大雨如注的暴雨,对丈高围墙、地堡和10余米高的炮楼实施爆破和强攻,并打退了滨县城日伪军500余人的增援。此役,共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29挺,长短枪900余支和粮食75万斤,取得渤海军区首次城市攻坚的胜利,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提高了部队攻坚战的能力,改善了武器装备。

  秋季攻势自8月下旬至10月底,渤海军区向西北挺进沾(县)利(津)滨(县)边区,扫除日伪军据点100余处,歼灭日伪军5000余人,收复乐陵、临邑和南皮县城,扩大和打通了各分区的联系,从而变小块游击区为大块抗日根据地,极大地改变了被敌严重封锁分割的局面,进一步威胁天津、济南和德县的日伪军。

  在冬季攻势中,渤海军区自11月1日至12月中旬,进行了沾化县徐万良村和广(饶)北辛集战斗,粉碎了日伪军4000余人报复“扫荡”,共歼灭日伪军2200余人,解放了大片地区。

  1945年2月中旬至8月,渤海军区以最大股、最反动的伪军为主要打击对象,不失时机地发起了春、夏季攻势,对盘踞在清(河)以东弥河两岸的伪军第3方面军第6军军长张景月部,相继发起了两次讨伐战役。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于8月9日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和朱德总司令于10日、11日连续发布每1至第7号作战命令后,八路军山东军区在民兵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利用自己处于抗日最前线的有利态势,迅即向盘踞在山东的城镇及交通要道的日伪军展开大规模的全面反攻。从1945年8月中旬开始,共8个师、12个警备旅和1个海防支队(又称海军支队)、1个滨海支队。其中,渤海军区部队编为第7师,警备第6、第7旅:第7师师长杨国夫,政治委员周贯五;警备第6旅,旅长刘贤权,政治委员陈德;警备第7旅,旅长赵寄舟,政治委员李曼村。

  山东军区部队组成五路大军,向胶济铁路、津浦铁路沧县到徐州段沿线的日伪军发起进攻。其中,以滨海军区部队组成第四路大军,前线指挥杨大夫,政治委员景晓村,率部分南、北、中路,进攻胶济铁路本段和津浦铁路沧县到济南段沿线日伪军。北路军自8月19日至30日在黄河以北相继解放临邑、阳信、吴桥和惠民县城。山东军区五路大军密切协同,将日伪军压缩在济南、青岛和徐州等大城市和抗日根据地内的孤立县城,使其陷入解放区军民的重重包围之中。

  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9月2日,其签字投降。至此,滨海军区和抗日根据地人民与全国军民一道取得了全面反攻的伟大胜利。八路军渤海军区和渤海日根据地诞生在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成为抗战后期局部反攻的一支生力军,为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版权所有: © 冀鲁边区革命教育基地 Copyright ©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444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