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
视频

网上
展馆

网上
预约

微信
关注

微博
互动

常见
问题

在线
咨询

TOP

精英烈士

Elite Martyrs

于文彬 (1916-1938)

1916年10月出生,又名余士珍,化名余振芳、于启明,河南省息县临河店人。先在家乡读私塾,后就读于临河乡高等小学、开封省立第一中学。1927年,临河店发生了党领导的“抗税”斗争,使他受到爱国救民的思想熏陶。1932年,考入焦作私立中学高中部,后被选为焦作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 1934年秋,经焦作地下党支部书记陈荻罗介绍,加入中共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焦作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11月,他离开焦作到了北平,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时,按照党组织的决定,他参加了东北大学的游行队伍,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还同反动军警展开搏斗。1936年4月,和关山复等组成新一届共青团北平市委,他任书记。5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了白区的团组织,他也于同月转为中共党员,并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干事、市委大学部书记。1937年1月,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倍受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仍利用一些机会做党的工作,鼓励一些被捕的同志坚持斗争。同年7月27日,由于他的耐心教育,一位看守将他扮成狱卒,放出了监狱。1937年8月底,经天津、青岛,辗转月余到达济南,在平津同学会国际部工作。中共山东省委遵照刘少奇的指示,决定开辟冀鲁边区的抗日工作,派他前往接收原河北省津南特委和山东鲁北乐陵中心县委所辖11个县的组织关系,筹建鲁北特委。到达冀鲁边区后,成立了鲁北特委,他任书记。同年10月,鲁北特委改为冀鲁边工委,仍任书记。期间,他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先后在盐山、庆云、无棣、宁津、沧县、南皮、东光、乐陵等县建立抗日救国会,后又组成“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联合广大爱国人士参加抗日。11月,他争取和改造了一些掌握在爱国人士手中的地方武装,成立了游击小组,并收集国民党散兵游勇遗弃的枪支弹药,向土豪劣绅借枪、募捐,扩大力量。在盐山、乐陵、宁津、庆云、无棣等地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组织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任救国军政治部副主任。他工作深入,注意启发广大干部、战士的革命觉悟,使部队屡建战功,发展成为冀鲁边抗日武装的主要力量,为开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38年2月,不幸牺牲,他的灵柩被安葬在盐山县(现属河北省)雀口镇西。全国解放后,又迁葬于盐山县烈士陵园。

责任编辑:河南省息县    更新时间:2019年08月22日

留言

提交
全部留言
  • MvEbNNyB2024-08-14 08:06:43

    1

  • MvEbNNyB2024-08-14 07:22:09

    1

  • MvEbNNyB2024-08-14 07:21:34

    1

版权所有: © 冀鲁边区革命教育基地 Copyright ©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44436号-1